金属镁行业发展亟待规范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08-02-13
- 浏览量:1076
【字体: 大 中 小 】
2007年5月以来,国内外镁锭价格疯狂上涨,按照当前每吨3万元计算,与2007年年初每吨1.5万元相比上涨幅度高达100%。在高价格的市场信号下,一方面出现过度投资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阻碍金属镁这种节能新材料推广应用的苗头。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金属镁行业健康发展。
主产区纷纷上马新项目
据宁夏经委冶金行业办介绍,目前全国的金属镁企业产量达到50多万吨,70%用于出口,30%国内使用。由于国内外需求量持续增加,金属镁一直处于小金属的地位可能得到改变。目前宁夏周边的陕西、内蒙古等地企业或者扩大规模或者上马大的项目。据长期从事镁行业工作的宁夏华源镁业集团原总工程师藏镜纯介绍,一些金属镁主产区涌动着快速投资的冲动。宁夏一些3万吨、5万吨规模的项目已经开始上马,投资都不小;陕西省神木县金属镁年生产能力目前达到3万吨,而近期的目标要把产能提高到20万吨;内蒙古北镁科技公司投资3亿元的10万吨镁合金项目也已经在包头开建。
下游企业或等待观望或弃镁用铝
据介绍,镁的重量比铝轻1/3,凡是用铝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用镁来代替。近年来由于轻量化趋势的发展,镁合金已经在摩托车、汽车上广泛应用。如,转向盘、安全气囊限制装置、气缸盖等零部件都可以用镁合金,可以减轻汽车的整体重量,减少汽油的消耗与尾气排放。据有关专家测算,汽车的重量每减少10%,燃油的消耗可降低6%-8%。
然而,价格的大幅波动已经影响到金属镁的应用,有些原本使用镁合金的产品又回到了铝合金上。一些下游生产企业反映,金属镁的价格在每吨2.2万元还可以接受,而目前3万元的市场价格已经超出了一些企业的预期,必然抑制镁合金的应用。一些国外用户也因为价格猛涨而处于观望状态。由于每吨镁的生产成本也就是1.3万元-1.5万元,3万元的市场价格使其利润率超过了100%。
就近半年来的情况看,镁冶炼企业利润提升虽然显而易见,但是对企业本身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长期合同非常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来年生产;二是复产、新投产计划浮现,市场现有冶炼企业改扩建很快提上议事日程,而且有些已经开始投产,一些新资产开始大举进军镁冶炼行业。
另外,国外对金属镁的消费波动较大,每吨价格超过2.3万元时出口开始受到影响。目前,国外的贸易商为了履行原有签订的长期合同还在采购中国镁锭,不过,随着镁锭价格上涨到现有水平,一些国外贸易商也暂时终止了镁锭的采购。
落后工艺制约镁产业健康发展
由于金属镁比铝、钢轻很多,它的用途很广泛,本着节能减排的考虑,国家应该在有条件生产的地区重点扶持和发展金属镁产业。尽管金属镁作为一种新材料节能优势非常明显,但是由于其冶炼技术相对落后,我国的镁行业发展一直不太健康。目前,中国的金属镁企业基本上采用的是皮江法,它是以煅烧白云石为原料、硅铁为还原剂,通过还原罐还原的一种落后生产工艺。这种工艺虽然投资低,但是不能连续生产,单位产量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工人劳动强度非常大。一些工厂的生产条件比较差,特别是采用燃煤法生产的企业,环境更为恶劣。业内人士介绍说,靠传统的工艺,生产一吨镁需要12吨烟煤,一个年生产能力1万吨的镁厂每年的烟尘排放量高达2300多吨,二氧化硫排放近600吨。目前全球70%的镁产自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皮江法生产成本低,把国外的大镁业公司都挤垮了。但同样受皮江法落后工艺的限制,国内镁企业大多单厂生产能力小,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推动镁产业健康发展有利节能减排
据了解,近20年内我国金属镁投资掀起过4次热潮。1995年价格最高时,曾达到了每吨3.8万元的水平,呈现“处处冒烟、村村点火”的局面。但之后由于价格又一路跌到1.2万元,导致大大小小的企业关门停产。一些国外的大企业用户一直不敢下决心把零配件换成镁合金制品,原因就在于中国的镁生产极不稳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传统的皮江法不淘汰,现有的金属镁生产就无法撑起整个市场。
据宁夏经委冶金行业办介绍,目前宁夏金属镁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二,2010年左右产量可能达到20万吨。虽然国家并没有相应的限制,但是为了控制盲目投资,宁夏经委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宁夏1万吨以下的工厂不让上,传统的燃煤工艺不让上,而且正准备淘汰5000吨以下的小镁厂。
对此,一些企业和政府工作人员建议:首先国家应该对金属镁生产企业制定一定的生产标准,抓紧时间关停那些能耗过高、污染严重的小镁厂。目前从白云石还原出一吨镁要消耗10吨煤、1000度电和1.2吨硅铁,如果算上硅铁的耗电量,金属镁是绝对的能耗大户。其次,要尽快改进和淘汰皮江法生产工艺,短期内可以采用双预热蓄热还原节能技术,把燃煤工艺改成燃气技术,能耗可以降低50%左右,生产1万吨镁可以节约3万多吨标煤。如果国内镁企业都推广使用这种技术,年产50多万吨镁,就可以节约200多万吨标准煤。但是,最终想扩大规模生产,必须采用电解式或者内热式工艺。第三,一个新材料的开发和市场应用需要时间来培养,在我国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大力倡导镁合金新材料在汽车等行业上的普及使用。
主产区纷纷上马新项目
据宁夏经委冶金行业办介绍,目前全国的金属镁企业产量达到50多万吨,70%用于出口,30%国内使用。由于国内外需求量持续增加,金属镁一直处于小金属的地位可能得到改变。目前宁夏周边的陕西、内蒙古等地企业或者扩大规模或者上马大的项目。据长期从事镁行业工作的宁夏华源镁业集团原总工程师藏镜纯介绍,一些金属镁主产区涌动着快速投资的冲动。宁夏一些3万吨、5万吨规模的项目已经开始上马,投资都不小;陕西省神木县金属镁年生产能力目前达到3万吨,而近期的目标要把产能提高到20万吨;内蒙古北镁科技公司投资3亿元的10万吨镁合金项目也已经在包头开建。
下游企业或等待观望或弃镁用铝
据介绍,镁的重量比铝轻1/3,凡是用铝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用镁来代替。近年来由于轻量化趋势的发展,镁合金已经在摩托车、汽车上广泛应用。如,转向盘、安全气囊限制装置、气缸盖等零部件都可以用镁合金,可以减轻汽车的整体重量,减少汽油的消耗与尾气排放。据有关专家测算,汽车的重量每减少10%,燃油的消耗可降低6%-8%。
然而,价格的大幅波动已经影响到金属镁的应用,有些原本使用镁合金的产品又回到了铝合金上。一些下游生产企业反映,金属镁的价格在每吨2.2万元还可以接受,而目前3万元的市场价格已经超出了一些企业的预期,必然抑制镁合金的应用。一些国外用户也因为价格猛涨而处于观望状态。由于每吨镁的生产成本也就是1.3万元-1.5万元,3万元的市场价格使其利润率超过了100%。
就近半年来的情况看,镁冶炼企业利润提升虽然显而易见,但是对企业本身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长期合同非常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来年生产;二是复产、新投产计划浮现,市场现有冶炼企业改扩建很快提上议事日程,而且有些已经开始投产,一些新资产开始大举进军镁冶炼行业。
另外,国外对金属镁的消费波动较大,每吨价格超过2.3万元时出口开始受到影响。目前,国外的贸易商为了履行原有签订的长期合同还在采购中国镁锭,不过,随着镁锭价格上涨到现有水平,一些国外贸易商也暂时终止了镁锭的采购。
落后工艺制约镁产业健康发展
由于金属镁比铝、钢轻很多,它的用途很广泛,本着节能减排的考虑,国家应该在有条件生产的地区重点扶持和发展金属镁产业。尽管金属镁作为一种新材料节能优势非常明显,但是由于其冶炼技术相对落后,我国的镁行业发展一直不太健康。目前,中国的金属镁企业基本上采用的是皮江法,它是以煅烧白云石为原料、硅铁为还原剂,通过还原罐还原的一种落后生产工艺。这种工艺虽然投资低,但是不能连续生产,单位产量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工人劳动强度非常大。一些工厂的生产条件比较差,特别是采用燃煤法生产的企业,环境更为恶劣。业内人士介绍说,靠传统的工艺,生产一吨镁需要12吨烟煤,一个年生产能力1万吨的镁厂每年的烟尘排放量高达2300多吨,二氧化硫排放近600吨。目前全球70%的镁产自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皮江法生产成本低,把国外的大镁业公司都挤垮了。但同样受皮江法落后工艺的限制,国内镁企业大多单厂生产能力小,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推动镁产业健康发展有利节能减排
据了解,近20年内我国金属镁投资掀起过4次热潮。1995年价格最高时,曾达到了每吨3.8万元的水平,呈现“处处冒烟、村村点火”的局面。但之后由于价格又一路跌到1.2万元,导致大大小小的企业关门停产。一些国外的大企业用户一直不敢下决心把零配件换成镁合金制品,原因就在于中国的镁生产极不稳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传统的皮江法不淘汰,现有的金属镁生产就无法撑起整个市场。
据宁夏经委冶金行业办介绍,目前宁夏金属镁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二,2010年左右产量可能达到20万吨。虽然国家并没有相应的限制,但是为了控制盲目投资,宁夏经委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宁夏1万吨以下的工厂不让上,传统的燃煤工艺不让上,而且正准备淘汰5000吨以下的小镁厂。
对此,一些企业和政府工作人员建议:首先国家应该对金属镁生产企业制定一定的生产标准,抓紧时间关停那些能耗过高、污染严重的小镁厂。目前从白云石还原出一吨镁要消耗10吨煤、1000度电和1.2吨硅铁,如果算上硅铁的耗电量,金属镁是绝对的能耗大户。其次,要尽快改进和淘汰皮江法生产工艺,短期内可以采用双预热蓄热还原节能技术,把燃煤工艺改成燃气技术,能耗可以降低50%左右,生产1万吨镁可以节约3万多吨标煤。如果国内镁企业都推广使用这种技术,年产50多万吨镁,就可以节约200多万吨标准煤。但是,最终想扩大规模生产,必须采用电解式或者内热式工艺。第三,一个新材料的开发和市场应用需要时间来培养,在我国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大力倡导镁合金新材料在汽车等行业上的普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