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信息 > 学术论文 > 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1-12-21
  • 浏览量:1420
【字体:
                                     — — — 以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为例
                                        刘   伟   宫景慧   李   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 葫芦岛 125105)
       摘  要:运用一种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量化分析工具 — — —GEM 模型 ,构建了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表 ,对该集群的各要素进行了竞争力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在设施、 企业结构、 战略和竞争方面得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 ,因而从 “基础” , “企业”, “市场” 方面给出了提升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竞争力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竞争力; GEM模型;镁质材料产业
      1   引言
       地处辽宁南部的营口大石桥市依托其丰富的镁质资源 ,经过20 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一个以青花集团、 新型集团等为代表的区域影响力大的企业为核心 ,中小企业为补充的有较强竞争力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目前 ,集群内各类镁产品企业已发展到500多家 ,年产各种镁制品700 多万吨 ,占全国的 62 %;镁制品年产值实现 160 亿元 ,占全国的44 %。2003 年 ,大石桥市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 ,2005 年 ,又被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确立为全国镁质耐火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因此 ,对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进行竞争力分析 ,以全面提升集群竞争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2   分析区域竞争力的有效工具2GEM 模型
      本文所运用的 GEM模型 ,确定了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的6 大因素 ,包括 “资源” 、 “设施” 、 “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 、 “企业的结构 ,战略和竞争” 、 “本地市场” 、 “外部市场” 。这6 个因素又被分为3 对:其中 “资源” 和 “设施”,合称为 “因素对 I” 2基础( Groundings) ; “供应商与相关辅助行业” 和 “企业的结构、 战略和竞争” 合称为 “因素对 II” 2企业( Enterpri2ses) ; “本地市场” 和 “外部市场” 合称为 “因素对 III” 2市场(Market s) ;而 GEM 模型正是这3 “因素对” 名称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在 GEM 模型中 , “因素对 Ⅰ”— — — 基础:其实质是企业集群的供给要素 ,它是指企业集群外部为集群内部企业的生产过程所提供的要素。其中 “资源” — — —是指当地自然的、 历史继承的或者通过发展形成的资源。而 “设施” — — —主要指当地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 ,这些设施和制度安排支持该集群的企业得到资源 ,开展经营活动。“因素对 Ⅱ”— — —企业:其实质是企业集群的结构因素 ,它决定了集群的生产效率 ,其中“供应商与相关辅助行业”— — —指集群中企业购买区域中别的企业的商品和服务。而 “企业的结构、 战略和竞争” — — — 是指集群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企业之间组织产品生产的方式、 企业的管理模式、各个企业的产权结构等。“因素对 Ⅲ ” — — — 市场:其实质是企业集群的需求因素 ,它包括最终市场需求、 中间需求以及集群中企业的需求。其中 “本地市场” — — — 指本区域的市场 ,它可以是一个省(或者区域)的市场 ,也可以是本国市场。而 “外部市场” — — — 指除了本地市场之外的更广阔的区域 ,如省外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
        3   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分析 ,并结合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的特点最终筛选出 25 个指标 ,并根据 GEM 模型的分类原则 ,构建了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表(见下表 1) 。
         3. 1   样本构成及权重的确定
         样本的收集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 ,调查的对象为辽宁省大石桥市的 50 家镁质材料企业 ,包括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问卷发放对象均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问卷采用1210 打分法 ,共发放问卷 60 份 ,回收有效问卷54 份。本文采用两因素重要性比值代替专家打分 ,构筑判断矩阵 ,计算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见下表 1) 。在集群六大影响因素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中 ,本文应用了层次分析法。在具体计算中 ,是通过MATLAB 应用算法来计算指标权重的。
         3. 2   基于 GEM的模型的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GEM模型认为 ,集群竞争力的各 “因素对” 中的两个因素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所以先要在表 1 中所示的各因素得分的基础上 , 进行 “因素对” 计算和转换 ,计算 “因素对分值” : ( PAIR SCORE) = ( D2i - 1 + D2i ) / 2其中 PAIR SCORE:代表因素对分值; D2i - 1 , D2i :表示各个因素的得分;而 D2i - 1 , D2i所代表的 “因素对” 是两个可以相互替代的因素(或者基本上可以相互替代) 。根据因素对得分计算的 “集群线性分值” :
          (L INEAR CLUSTER SCORE) = ΠI = 1. 3 ( PAIR SCORE)最后还需要再做两次转换 ,第一次转换是将集群线性分值(L INEAR CLUSTER SCORE) 转换为各个 “因素对分值” 相乘 ,这样转换表现了 “因素对” 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或者两个 “因素对分值” 较低 ,就有可能使整个集群竞争力最终的分值较低。第二次转换只是一个比例上的转换 ,目的是使得最后得分的满分为 1000。GEM模型集群竞争力的最终量化表达式为:
        GEM = 2. 5{ΠI= 1 ,3 ( D2i - 1 + D2i ) }2/ 3
        据此计算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GEM 得分为:
        GEM = 2. 5{ΠI= 1 ,3 ( D2i - 1 + D2i ) }2/ 3
      = 2. 5X{ (D11 + D12 ) X(D21 + D22 ) X(D31 + D32 ) }2/ 3
      = 426
       
         如果一个集群6 个因素的得分都在5 分左右 ,那么它的GEM得分为 250 左右 ,说明此集群的竞争力达到国内平均水平;而当6 个因素的得分都达到8 分左右 ,GEM模型得分会在 640 分左右 ,说明该地区集群竞争力在国内是相当高的;当所有因素的得分接近 10 分 ,则此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得分会接近 2000 ,说明该集群的竞争力相当高 ,有可能是世界级 ,以此类推。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 ,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得分为426 ,该集群中的资源、 供应商与本地辅助行业、 内部市场、 外部市场等4 个指标均超过6. 5 分 ,说明在上述 4 个方面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在设施、 企业结构、 战略和竞争等方面的得分都少于全国平均分 ,说明这两方面的因素是该集群的弱项 ,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
   4   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对策建议通过对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三组 “因素对” 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
  (1)在 “基础” 因素对中 , 物资资源规模、 地理位置等因素得分较高 ,而行业协会协助、 相关科研研发机构等软件设施类指标就表现较弱 ,这些都与当地各级政府机构有关。大石桥市政府可以依托现有 5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大力开展产业共性技术、 关键技术公关与开发 ,为区域内企业特别是那些无力开展技术开发、 工程实验的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平台 ,促进产业技术整体水平提升。同时 ,政府要拓宽融资渠道 ,推进镁质材料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
  (2) 在 “企业” 因素对中 ,其中产权结构、 治理结构、 企业整体战略发展规划、 企业家精神得分偏低。产业集群的总体管理水平、 产权结构等因素将影响集群中企业的战略是以成本领先还是以差异取胜 ,进而决定了本企业集群在市场上的竞争策略。因此 ,加强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建设 ,制定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 培训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新型企业家队伍将是目前提升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3) 在 “市场” 因素对中 ,内部市场的得分为 7. 25 分 ,外部市场得分为 6. 51 ,这说明辽宁镁质材料产品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都是有一定前景的。但是 ,由于产品以中低档为主 ,市场领域单一 ,内部恶性价格竞争激烈 ,十分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所以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场开拓上 ,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内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另一方面要基于技术创新 ,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另外 ,未来的竞争除了依托技术创新之外 ,还要依靠有声望的品牌。打造与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和竞争力相称的系列品牌是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 1 ]杨静,杨建梅.企业集群竞争力 GEM模型与钻石模型的对比研究[J ]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 , (10) .
  [ 2 ] 陈继祥,徐超,史占中.产业集群与复杂性[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 3 ] 唐晓华.辽宁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