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法规 > 《营口市镁质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

《营口市镁质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

  • 发布人:中国镁质材料网
  • 发布时间:2021-10-29
  • 浏览量:880
【字体:

目  录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4

(一)“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回顾 ………………………… 4

1.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4

2.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5

3.装备水平稳步提升 ……………………………………………5

4.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5

5.节能减排成果丰硕 ……………………………………………5

6.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6

(二)“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 6

二、“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1.坚持创新发展………………………………………………… 7

2.坚持结构优化………………………………………………… 8

3.坚持重点突破………………………………………………… 8

4.坚持两化融合………………………………………………… 8

5.坚持健康发展 ……………………………………………… 8

(三)产业定位……………………………………………… 8

(四)发展目标………………………………………………10

三、发展重点………………………………………………………11

(一)镁质耐火材料…………………………………………11

1.镁质耐火原料产品…………………………………………12

2.镁质定形耐火制品…………………………………………12

3.镁质不定形耐火产品………………………………………13

(二)镁质非耐火材料…………………………………………13

1.镁质化工材料………………………………………………13

2.镁质新型材料………………………………………………13

3.镁质建筑材料…………………………………………………14

4.镁合金材料……………………………………………………14

(三)生产装备………………………………………………14

1.原料生产装备…………………………………………………14

2.制品生产装备…………………………………………………15

3.环保及监测设备………………………………………………16

(四)生产用燃料……………………………………………16

四、区域布局………………………………………………………16

(一)产业发展核心区………………………………………16

1.营口南楼经济开发区…………………………………………17

2.大石桥经济开发区……………………………………………17

(二)产业发展集聚区………………………………………17

(三)其他区域………………………………………………18

五、重大工程………………………………………………………18

(一)产业集聚发展工程……………………………………18

(二)产品结构优化工程……………………………………19

(三)创新能力提升工程……………………………………19

(四)龙头企业培育工程……………………………………20

(五)服务平台搭建工程……………………………………21

(六)推广运用示范工程……………………………………21

(七)人才引进培养工程……………………………………22

(八)配套产业跟进工程……………………………………23

六、保障措施…………………………………………………24

(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24

(二)加强政策引导和综合治理……………………………24

(三)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25

(四)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25

(五)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25

(六)加大金融财税政策扶持力度…………………………26

(七)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和产业名片………………………26

营口市镁质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四五”时期是营口实现全面振兴发展极为关键的五年,是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升级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镁质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菱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辽政办﹝2020﹞33号)、《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营政发﹝2021﹞1号)等有关内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十三五”以来,我市镁质材料产业依托丰富菱镁矿资源优势和良好产业基础,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始终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为营口经济乃至全国和世界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回顾

1.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十三五”以来,全市基本形成集勘查、开采、选矿、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镁质耐火材料为主导产业,镁质化工材料、镁质新型材料等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以镁质耐火制品为主,拥有15大系列300余种产品,覆盖60%国内市场和40%国际市场,远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到“十三五”末,全市拥有各类涉镁企业6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8%,年产值239.9亿元。从业人员7万余人,固定资产总值近340亿元。镁质不定形产品产量占制品比重由35%提高到40%。镁质耐火材料制品、硫酸镁肥及电工级氧化镁粉年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3.装备水平稳步提升。全市现有轻烧窑、重烧窑、电熔炉1400余座,各种液压机、摩擦压力机1100余台,超高温隧道窑50余条,干燥窑500余条。电熔炉、镁质系列砖生产线及超高温隧道窑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镁制品企业设备数量及其自动化、半自动化水平位居全国第一,部分深加工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250余户涉镁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5户、建设企业研发机构51个,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77.8%、51%。“十三五”期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等各类标准15项。“废弃及低品位菱镁矿制备高纯致密烧结镁砂关键集成技术”“高活性氧化镁粉生产和二氧化碳回收技术”“悬浮闪速制备高活性轻烧氧化镁”“含镁系列新型中量元素肥料关键技术”“特种高温电工级氧化镁生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5.节能减排成果丰硕。通过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广和示范,菱镁矿石综合利用率和镁质耐火材料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镁质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达50%以上。全市超高温隧道窑及梭式窑油改气工程基本完成,节能降耗30%以上。

6.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持续开展企业立项、土地、环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的全覆盖排查整治工作,关停整改违法违规企业。加快退出低质低效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鼓励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新建改建具有高效、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优势的新式窑炉50余座。企业环保意识大幅提升,环保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

虽然我市镁质材料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矿山治理不够规范,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二是原料供应不够稳定,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四是高端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五是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六是生产工艺总体相对落后,装备智能化水平偏低;七是企业环保设备较为陈旧,环境污染治理仍需加强。

(二)“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镁质材料产业从稳步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是产业发展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加快我市镁质材料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辽宁省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镁质材料产业发展模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的变革,我市镁质材料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产业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产业结构有待升级、产品质量有待提升、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等重要挑战。要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抓住关键、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制约,以全球视野谋划,以战略眼光布局,全力推动镁质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二、“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对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以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和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核心,以提质增效和节能环保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向“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把创新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充分利用和融合科技创新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努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补齐产业创新短板。

2.坚持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加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补齐、壮大、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加快退出低质低效产能,提升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产业多元化、产品高端化发展。

3.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关键环节,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工艺先进、节能环保效果明显、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在行业中具有重要推广价值与示范作用的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有条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上市融资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4.坚持两化融合。坚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作为产业发展重要抓手,充分发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优化和集成作用,着力推动生产装备自动化、智能化。以信息化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及研发平台为重点,深入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5.坚持健康发展。坚持把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产业发展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菱镁矿石综合利用率和镁质耐火材料回收利用率。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逐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形成产业资源合理开发、产业集约发展、生态环境友好、技术装备先进的持续健康发展格局。

(三)产业定位

依托丰富菱镁资源和良好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强镁质耐火材料产业,做精镁质化工材料产业,做大镁质新型材料产业,鼓励发展镁质建筑材料、镁合金材料产业,进一步巩固“中国镁都”国际国内优势地位,掌握产业发展话语权,全力打造世界级镁质材料产业基地,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

1.镁制品及深加工产业基地。提升镁质耐火材料制品深加工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质量,大力研发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发高性能、适应性强、稳定、安全的镁质耐火材料主打产品,做强优势、做大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主导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力争到2025年,打造年产值超400亿元镁制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

2.镁质化工材料产业基地。切实发挥镁质化工材料产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形成集聚效应。积极拓展镁质化工产品在农业新型肥料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发高附加值、高功能性、精细化的食品与医药级镁化工产品,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力争到2025年,打造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镁质化工材料产业基地。

3.镁质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不断扩大电工级氧化镁粉、防火电缆(矿缆)级氧化镁粉等镁质绝缘功能材料生产规模,加快培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主业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骨干企业,积极研发生产高纯氧化镁、纳米氧化镁、核电级氧化镁等高端氧化镁产品。以原料生产为基础,形成从上游原料提供到下游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打造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镁质绝缘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4.融合发展先行区。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以提升价值链为目标,不断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不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镁制品原料及深加工等传统产业,纵深推进镁质化工材料、镁质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在产业上下游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学研融合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5.绿色发展示范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开展工业窑炉治理,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使用清洁燃料,加快清洁低碳能源替代。不断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测,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市镁质材料产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力争形成6户以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3~4个主业突出、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产业园区或集聚区,为打造世界级镁质材料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主要发展指标见下表。

指标值

 

指标类型及名称

 

2020年

2025年

数值

目标

产业规模

总产值(亿元/年)

220

450

产品结构

镁质非耐火材料产品所占比重(%)

5

10

镁质不定形产品产量占制品比重(%)

40

45

压缩原料生产能力(%)

10

20

创新能力

建成企业研发机构(个)

51

70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个)

45

80

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制定(个)

23

35

示范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项)

20

50

资源利用

低品位矿石、粉矿量利用率(%)

60

80

用后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率(%)

50

70

节能环保

新、改建大型环保窑炉(座)

50

60

2025年主要发展指标

三、发展重点

(一)镁质耐火材料

以更好满足钢铁、建材、有色等高温工业生产运行和技术发展需求为立足点,拓宽镁质耐火材料产品在环保、蓄热、危废及固废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耐火原料适应性,在资源合理利用、天然原料均化、新原料合成方面加大力度,开发多品种优质新型原料;优化产品结构,采用智能、高效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研发长寿命、无害化、轻量化、功能化高值利用的绿色节能耐火制品。

1.镁质耐火原料产品

以提高镁质原料颗粒体积密度、高纯度、低气孔率、大结晶为重点,开展稳定高活性轻烧镁砂、高体积密度烧结镁砂、优质电熔镁砂等生产工艺研究。充分利用废弃及低品位菱镁矿资源,开发生产高纯度活性轻烧氧化镁、高纯致密烧结镁砂。开展用后耐火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研究,进一步提高用后耐火材料循环利用率。开展均化镁砂工艺研究,利用菱镁矿碎矿、粉矿,取代块状菱镁矿生产重烧镁砂。针对不同用途和损毁机理,重点开发高抗水化镁钙质复合原料、烧结或电熔镁铝、镁锆、镁钙锆、镁铝锆、镁铁铝等体系优质合成原料。

2.镁质定形耐火制品

以提高耐压强度、高温抗折强度、体积稳定性、抗氧化还原性及使用寿命,降低气孔率,有效抑制溶渣的侵蚀与渗透等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发生产复合耐火制品、无铬耐火材料;开发具有净化钢水作用镁钙系耐火材料、弥散型钢包镁质透气砖、高稳定性镁质复合钢包滑动水口等镁质功能耐火材料;开发低导热、高强度镁质隔热耐火材料,轻量化镁质耐火材料,梯度镁质耐火材料;开发低碳、超低碳镁碳耐火材料及高抗蚀镁质耐火材料;开发军工、航空航天用涂层耐火材料;开发危废处理用高热稳定性、耐蚀性、耐磨性镁质耐火材料;开发用于精密浇铸的镁质、镁钙质坩埚、过滤网等特种耐火材料。

3.镁质不定形耐火产品

以提高施工性能、节能环保为目标,重点开发生产钢包用镁质复合整体浇注料;炼钢转炉用环保型镁质自流料、长寿命喷补料;电炉炼钢用新型喷补料;中间包用环保型长寿命干式捣打料;有色金属冶炼用镁质修补料等不定形耐火产品。

(二)镁质非耐火材料

大力推进镁质化工材料、镁质新型材料、镁质建筑材料、镁合金材料产业发展,逐步加大高附加值、特色突出的非耐火材料产品比重。

1.镁质化工材料

以专用化、功能化、精细化、系列化为主攻方向,利用低品位菱镁矿,重点开发活性氧化镁、高纯氧化镁、高纯氢氧化镁、纳米级氧化镁等高附加值产品。重点生产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优质高效含镁系列缓释硫酸镁肥料、硼镁肥料及饲料添加剂氧化镁、饲料添加剂硫酸镁;开发生产应用于食品及医药领域的高活性氧化镁添加剂、高纯医用硫酸镁、氯化镁、碳酸镁、试剂级氧化镁、医用氧化镁;开发生产应用于化工、环保、皮革、建筑等领域的高活性氧化镁、氧化镁晶须、氢氧化镁阻燃剂、氢氧化镁凝胶等产品。

2.镁质新型材料

以镁质绝缘功能材料为重点,开发生产应用于电热管、陶瓷加热等领域,具有优良电气性能、超导热性能、抗吸湿性能和抗烧结能力的电工级氧化镁粉、电陶炉用高温氧化镁粉;开发核电机组气体加热及中低放射防护,高铁、地铁、城市轨道交通高端防火电缆用产品。开发电气级、电子级、环保级氧化镁新材料;开发高强、绝热、蓄热性好镁质纳米陶瓷纤维材料;采用氧化镁多孔陶瓷等先进技术,开发应用于光学领域的氟化镁材料;开发生产应用于钢铁冶金、铸造领域铁水预处理用高效镁基脱硫剂、钝化颗粒镁、复合涂层颗粒镁脱硫剂;积极研发容量大、耐热性能好的镁电池生产技术,实现镁电池小型化。

3.镁质建筑材料

利用低端镁质原材料,研发生产高科技含量、高性能、高附加值,具备节能低碳、防火保温、绿色环保、轻质高强等独特性能优势的绿色镁建材产品。重点发展质量轻强度高的镁基墙体和屋面材料、质量轻韧性高的高档装饰用建筑材料、装配式建筑应用的配套墙体材料;开发生产无缓凝剂的新型磷酸镁水泥系列产品;开发生产镁质水泥基装饰用多色彩柔性透水材料、吸声材料等。

4.镁合金材料

加大镁合金终端产品开发力度,优先发展镁合金大型坯料、高性能板材、管材、型材、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零部件、生物医药用特殊镁合金等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

(三)生产装备

加快推进镁质耐火原料及制品企业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智能化水平,推动企业由智能制造单元改造向配料、生产、检测、装卸、仓储等整条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全面实行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确保达标排放,推动实施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

1.原料生产装备

以工业窑炉升级改造为重点,采用物料热选提纯、余热回收利用、密闭冷却加工、自动包装仓储的闭路生产流程,升级改造传统轻烧反射窑,实现产品高质量、节能、环保。采用具有精准布料机、连续强力出料机、均衡供风系统、物料密封输运装置等关键技术,以大型哑铃结构高温竖炉为核心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传统重烧竖窑大型化、密闭式、连续式、自动化。对大功率电熔炉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全封闭、自动化、余热利用,解决生产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现状。

2.制品生产装备

以制品成型设备升级改造为重点,推进全自动液压机及机械手、摩擦压砖机自动控制操作系统、新型电动螺旋压砖机等高效、精确制品成型设备及大型、特异型镁质耐火材料生产设备的应用。积极推进高效、节能材料粉体制备设备及精准配料与混练设备的应用;推进高效、节能、环保砖坯干燥设备及制品烧成设备的应用;推进高效、自动包装及先进检测仪器等设备的应用。

3.环保及监测设备

环保设备方面,重点推进高温烟尘、脱硫脱硝一体化等高效节能菱镁原料煅烧炉窑烟气净化成套装备的应用;推进高效稳定节能的除尘、脱硫脱硝等设备的应用。监测设备方面,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的应用,对污染排放进行实时监控。

(四)生产用燃料

加快清洁低碳能源替代,大力推广以天然气代替煤作为焙烧燃料,降低烧成成本,提升烧成速度,减少燃煤污染,实现绿色、清洁生产。

四、区域布局

按照“着眼全局、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的原则,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及产业集聚区功能,集中企业、项目、人才等优势资源,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培植壮大、要素合理配置,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强有力平台支撑,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产业发展核心区

集中力量打造营口南楼经济开发区、大石桥经济开发区两大核心区域,夯实现有产业基础,突出优势资源要素,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形成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发展核心区。

1.营口南楼经济开发区。以优质镁质耐火原料及制品、新型镁质建筑材料为重点发展方向,开发生产高颗粒体积密度烧结镁砂、高活性轻烧镁砂,镁铝、镁钙、镁锆、镁铁等镁质合成原料;开发生产含铬产品替代制品,无碳、低碳镁质不烧耐火制品;开发生产连铸用镁质功能材料;开发生产喷补料、捣打料、填充料等镁质不定形耐火材料。利用低端镁质原料,开发生产装配式建筑配套墙体材料、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镁质外墙板;开发生产硫氧镁水泥装饰板、磷酸镁水泥快速修补料;开发生产镁质吸声材料、镁基复合膨胀剂等产品。

2.大石桥经济开发区。以高端镁耐材、镁质农用肥料及食品医药级产品、功能氧化镁为重点发展方向,开发生产镁钙砖、镁铝尖晶石砖、镁锆砖等烧成砖;开发生产镁碳砖、铝镁碳砖、无碳砖等不烧砖;开发生产高效不定形耐火材料等高端镁耐材产品。开发生产含镁肥料、土壤调理剂、饲料添加剂及含镁食品、医药添加剂等系列镁产品。开发生产高活性氧化镁、高纯氧化镁及硅钢级氧化镁;优质电工级氧化镁、防火电缆(矿缆)级氧化镁等功能氧化镁产品。

(二)产业发展集聚区

以大石桥官屯镇为全市镁质材料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依托菱镁矿资源优势,以菱镁矿开采及综合开发利用、优质镁质耐火原料及制品、镁质新型材料为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与核心区域协同发展;培植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向龙头企业集聚;完善区域配套设施,吸引上下游企业进入产业发展集聚区,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三)其他区域

进一步做强鲅鱼圈区、盖州市、老边区以及大石桥市部分乡镇等区域内现有镁质材料重点企业,引导和鼓励企业淘汰低质低效产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更新升级现有技术装备,加快研发高技术含量产品,推动其向系列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五、重大工程

(一)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以产业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布局为基础,以产业集约发展为方向,以规范产业发展为契机,分类施策,加快低质低效产能退出,引导新建生产项目向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聚,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出重大项目示范带动,着力打造镁质耐火材料、镁质化工材料、镁质新型材料三大产业集群。依托营口青花集团、营口金龙集团、辽宁嘉晨集团、辽宁欣立集团、辽宁三华集团、辽宁中镁控股等龙头企业,以优质新型镁质复合原料及高端镁制品为主攻方向,打造镁质耐火材料产业集群;以营口菱镁化工集团为核心,发展硫酸镁系列、氧化镁系列、氢氧化镁系列镁化工产品,打造镁质化工材料产业集群;以大石桥美尔镁制品、辽宁嘉顺科技为主,发展电工级氧化镁、纳米氧化镁、高纯高活性氧化镁等产品,打造镁质新型材料产业集群。

(二)产品结构优化工程

镁质耐材原料及制品方面,大力推动生产装备升级、质量提升,鼓励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开发生产高档碱性制品及高效不定形耐火材料等高附加值鼓励类产品,提高不定形产品产量比例,实现镁质耐火材料产品由主要满足高温窑炉工业需求向满足多领域需求转变。镁质非耐材产品方面,注重培育镁质化工、镁质新型材料、镁质建筑材料、镁合金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扩大功能型氧化镁、缓释型含镁肥料、电工级氧化镁粉、防火电缆级氧化镁粉等现有优势产品生产规模,逐步提高非耐材产品比重,优化产品结构。

(三)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力度,推动企业、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就共建创新实践基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夯实产业创新发展基础。以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重点在高端镁耐材、建材、化工、医药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引导鼓励企业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高企培育计划,加强研发中心建设,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支持企业牵头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重大项目,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领先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合资合作,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引导鼓励企业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企业基础管理能力。

(四)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选择一批主业突出、国际国内市场份额大、创新发展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引导支持其在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联盟构建、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学习借鉴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先进经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重点培育形成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树立创新发展标杆,形成较为成熟、有推广价值的发展模式,为镁质材料行业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示范。着力发掘培育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积极推动符合条件企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风险补偿、整合资源等多种方式,采取收购兼并等手段,加快与资本市场接轨,推动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五)服务平台搭建工程

以“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化运作”为平台建设基本原则,立足产业发展需求,集聚和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形成一批创新需求明、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新、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公共服务平台,着力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协同,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快实现创新价值,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充分发挥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作用,集成生产、开采、环保、税收、用电等大数据,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完善监督服务功能;推进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重点依托骨干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围绕创新能力提升,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产业化;推进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围绕助力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开展准确高效的产品分析及检验检测,为企业提供完备的配套检验检测服务;推进产品交易平台建设,以东北亚镁质材料交易中心为依托,为企业搭建便捷的产品交易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上线交易,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改善市场无序竞争局面,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推广运用示范工程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率、产品优等率、生产装备智能化率、劳动生产率、成果转化率为主攻方向,遴选一批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总结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加快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在原料生产方面,鼓励推广应用菱镁矿高效利用绿色生产技术、废弃和用后耐火材料回收及再生利用装备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应用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和提纯等新技术,采用悬浮炉、闪速轻烧炉、大型机械化竖窑等新型炉窑,减少资源浪费和扬尘污染。在制成品方面,鼓励推广全封闭、全自动混料、上料生产线及摩擦压力机改造示范工程项目,推动生产装备逐渐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在环保治理方面,鼓励实行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安装高效、稳定的除尘、脱硫和脱硝装置,减少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鼓励实施厂区绿化工程,加强道路、办公区域、生产车间及仓库等重点区域的绿化管理,改善厂区环境质量。

(七)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加大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开辟“绿色通道”,以工业园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为主体,重点引进镁质材料产业领域科研及管理高端人才,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和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加强继续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采取产教融合、灵活可行办学模式,构建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不断提升镁产业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积极吸引创业型人才,支持其在营口创办企业,或与本地企业合作创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产业技术研究机构。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工业园区、企业研发机构、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载体建设,提升各层次人才吸引和聚集能力。

(八)配套产业跟进工程

围绕镁质耐火原料及制品、镁质化工、镁质新型材料等重点产业,积极构建重点产业协作配套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发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提高机械装备、窑炉装备、环保装备、产品模具等设计制造水平;发展产品包装业,引导企业全面提升包装产品品质,提高镁质材料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动适应耐火材料下游客户整体承包需求,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发展环保服务业,加快发展清洁生产审核,鼓励第三方环保为政府、园区、行业、企业等提供管家式服务;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完善现有水运、铁运和公路运输等转运配套基础设施上,构建智慧型镁质材料仓储物流转运中心,建设镁质材料及相关矿产品仓储区、再生镁质材料仓储及专业分拣处理区、配送投递设施及综合物流配套服务功能设施。完善公共服务,筹划建设镁产业总部经济孵化基地、科研教育基地、展览会议中心、商业服务等特色区域,打造产业聚集、生态宜居、功能融合、文化引领的特色小镇。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建立市、县两级联动协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全市镁质材料产业发展工作,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国家、省重大政策措施,研究部署重大规划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重要事项,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聘请国内镁质材料产业领域权威专家,在我市组建市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及时分析解决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加强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建立健全产业发展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二)加强政策引导和综合治理

明确镁质材料行业指导和管理部门,督促严格执行相关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加强部门协调和行业协会引导,推动产业政策与环保、国土、安全生产、能源、金融、进出口、财税、市场监管等政策法规联动,促进镁质材料产业健康发展。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镁质材料产业发展有关政策要求,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把涉及产能过剩及落后产品生产许可准入关;限控增量,严格执行浮选及镁砂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严格按照综合治理要求,在规划布局、工艺装备、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强监督检查,增强管控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接受社会监督,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三)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科学编制和完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发挥规划对镁质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性作用。加快各类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聚,着力解决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问题,加大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着力解决土地、电力两大要素的供给问题,进一步提升区域承载能力,成为国际国内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四)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

严格矿业权管理,转变矿山开采方式,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支持以资本为纽带开展资源整合,提高采矿企业集中度;优化矿石供给,科学规划,确定资源供给总量指标,有序开采;加大矿山剥岩力度,延长矿山生产服务年限;强化矿山执法,严厉打击违法采矿行为。根据菱镁矿资源实际情况及镁制品生产需求,引导企业按照菱镁矿矿石矿物组合进行采矿分类,适应产品端生产需求;鼓励企业运用新装备、新技术,开展菱镁粉矿成球技术,提高矿石利用率;完善提升低品位菱镁矿高效浮选技术,建立用后耐火材料合理流通机制,开展综合开发与利用。

(五)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污染全面监管和深度治理,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有关标准,强化污染物过程控制,按规定安装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加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道路清洁抑尘、物料运输管理,逐步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全面实施镁制品企业提标改造,严格控制镁制品行业工业炉窑生产工艺过程及相关物料储存、输送等无组织排放;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和清洁燃料替代,实现厂区、生产车间、库房保洁抑尘。强化部门联动,严格环保标准,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执法,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六)加大金融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国家、省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进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种投资基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本市企业与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指导企业积极争取、用足用活国家及省市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研发中心建设、设备改造升级和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引导企业用好各类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大我市现有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着力发挥财政资金基础指导作用,细化资金落实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和产业名片

全面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体系,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智能制造水平高、管理先进、服务优质、号召力强的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品质精良、性能优越、美誉度高、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构建配套完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以“中国镁都”为名片的区域产业知名度,吸引投资、促进销售,将我市镁质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化、特色化知名品牌。

【关键词:镁质材料 镁质材料产业

相关文章